close
You Give Me Something

歌手/專輯:
James Morrison / Undiscovered


想像你還是19歲,你剛剛結束了一個沒有發展的工作,因為你才被你的洗車行老闆解雇,原因是9個月來無聊的工作內容讓你斗膽遲到10分鐘而和老闆吵了一架。你恨透了這工作,即使口袋裡的薪水很實在,但每一天只循環著被老鳥欺負、單調沉悶的洗車步驟以及沒有感情的工作環境。現在你宣告破產,而你全家人也早已破產所以也求助無援,你只得回家對著你的女朋友發飆:「我才19歲為什麼過得像40歲的生活!」

接著想像2年後,好萊塢邀你主演一部新戲,與你共同搭配的將是羅賓威廉斯;你在LA旅行期間遇到了電影的製作人們(你的生活在大鬧洗車廠後整個活躍起來),你本來打算向他們推銷幾首歌作為原聲帶之用,他們聽過歌曲之後都深受感動,於是決議給你一個片中的主要角色—純情浪漫的男主角,愛上一個女孩的樂手。

你受寵若驚,也不知所措。你是一個歌手、一個寫歌的創作者、一個吉他手—並非演員或夢想著成為名人,於是你拒絕了他們,你的朋友覺得你瘋了,但即使這個機會讓你的前途看來一片大好,你仍堅持自己的決定。你剛完成了首張專輯的錄音工作,猶如一張描寫真實人生苦樂交織、充滿藍調民謠樂風的精選輯。你全心全力投入你的音樂—因為音樂你才有今天的成就,為何要放手?好萊塢還有的是時間。

James Morrison擁有的或許是所有英國白人中最驚為天人、最富含渲染力、最具草根靈魂的歌聲。他所擁有的特質與他的風格如出一轍:他的歌詞包覆著真實的情感衝擊,他困苦的童年是他的創作素材。背負著龐大債務的破落家庭、沒有什麼出路、身邊的人承擔不起生活而崩潰、童年好友長大後卻淪落為毒蟲,所幸身邊仍有親情與愛情給予他溫暖和笑容,讓他能夠撐過那些困苦歲月。

「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有自己難過的地方,我不會說我比其他人更艱苦,但絕大部分我歌裡的情感都是來自我的生長背景,尤其歌詞更是貼近。我從來都不希望我的歌曲是,喔,旋律不錯,但歌詞沒啥營養。」

James出生於Rugby,家中三個小孩裡排行老二。爸爸是從沒有固定職業,再James還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家了,留下一堆債務給媽媽,再加上扶養三個小孩的沉重壓力,搬家成為家常便飯,像無數次的重新開始但卻從來不是如此。「我們不停搬家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欠的債太多了,突然一下子,我們又被房東踢出去,只好搬家。」

在James九歲時他們舉家搬遷到Northampton(「和其他城鎮都一樣—如果你不踢足球或者不和別人做一樣的事,人們就會對你不太客氣。」)而James和他的家人都和別人不一樣。「當我六歲還是七歲的時候,我就開始燙我的自己的衣服了。我母親為了工作已經精疲力竭,到我們十歲時都已經像小大人了。我們得打掃屋子、煮晚餐、早上打理好自己、自己上學放學。母親小時候的環境不是很順遂,或許因此也讓我們小孩不是很好過,所以我們兄弟姊妹間的感情很好,彼此扶持的患難真情。」

就算窮,家裡唯一不缺的就是好音樂。James的母親以前曾玩過樂團、擔任主唱,她的唱片收藏從平克佛洛依德(Pink Floyd)到范莫里森(Van Morrison)、從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到麥可傑克森(Michael Jackson)都有,這應該就是一切的開始,「我就這樣愛上這些偉大的歌手,那種釋放出能量的感覺,就是我想要做的。」

十三歲時,他的叔叔在他面前秀了一手藍調曲式的吉他和絃,「我看的目瞪口呆,『哇!你一定要教我怎麼彈!』在一個星期內我就學會彈奏三首完整的曲子了。」接下來的每一個晚上,James都會把玩吉他,「我本來會為了要打掃家裡、燙衣服無法出門玩而發悶,頓時有了發洩的出口。」

又一次搬家,十五歲時搬到了海灘小鎮Porth。「當我們搬到那裡,當地的人會對我說,『嘿!去拿你的吉他,我們去沙灘上坐坐,我想聽你彈唱』,我心想,這真怪,以前Northampton從沒人這麼說。」

他開始在當地街頭賣藝,「我會帶著我的朋友一起,有些時候現場會聚集一大群人停下來看,那就是我怎麼學會在人前表演時不怯場的經驗。而且還可以賺不少錢,有時一小時可以賺70鎊。現場也有不少十幾歲的年輕女生…偶爾有些男生會因為吃味來挑釁!」

從此開始整整兩年,他每晚都在彈著吉他。他會熬夜不睡聽著Otis Redding、Marvin Gaye、Stevie Wonder的唱片。「我喜歡他們作品裡不經修飾的部分,就是情感。那就是我想從他們身上學到的,如何讓情感傳達出去。」他錄下自己的歌聲,一開始模仿他們,後來自然地演化出屬於他自己的聲音。「我的意思是,任何一個英國白人若要試著唱的和Otis Redding一模一樣,只會讓自己看起來很蠢。所以我必須找到我自己傳遞感情的方式。」

學校裡卻沒有這麼順利,「我修了音樂課高級班,我甚至連成績都沒拿到,對那堂課我真的沒輒。全都是些技術面的廢話—像是聽這段單簧管,寫下來整個樂段…我可以聽辨出音樂裡所有的樂器,真的是全部。我可以聽出一個音然後在鋼琴上彈出來,每一次都對。但我的技術真是糟透了。」

他曾在學校裡的參加過樂團,翻玩一些搖滾和靈魂的曲目,在酒吧裡演出過幾次,甚至還上過當地電視台,但後來也無疾而終。下課之後,James反而得到旅館當清潔工去掙錢、賺生活費。他開始和一個女孩Gill交往,她曾寄宿他們家中,當她決定回到出生地Derby時James也跟著去了。但他在當地只找得到洗車廠的工作,「那是一個不需要什麼才華、任何人都能做的工作。因為我是那裡最年輕的,他們對我就不太客氣;通常我都默默忍受,不過有時候你也得保護自己。每天工作完我根本沒辦法練習吉他,因為太累了。」

被炒魷魚之後,James跑遍全鎮想找演出的機會,但是那些酒吧都只想要口水歌手。萬念俱灰的他都已經決定要打包行李回去Porth,卻有一個在open-mic現場認識的吉他手伸出援手,願意提供他錄音器材,邀他錄製一張自己的demo。之前做過R&B靈魂女歌手Beverly Knight和愛爾蘭民謠搖滾歌手David Gray藝人經紀的Spencer Wells聽到之後馬上就和James接洽。

「他拖著腳步走進來,我看著眼前這個瘦弱的白人、穿著件不稱頭的夾克、戴著無邊毛帽,背著把吉他,我心想:『這人絕不會是我在CD上聽到的那個聲音。』」Spencer回憶道:「他說,『你要我唱嗎?』接著還彈不到兩小節,我就啞口無言了。他的聲音真是不可思議—但他本人又謙虛到不行,好像根本不了解他自己的才華驚人。」

Spencer與他的商業夥伴Paul McDonald為他與Polydor廠牌談到了一只合約。接下來,James被安排到奢華的West London錄音室和製作人Martin Terefe(曾操刀過Ron Sexsmith、KT Tunstall與Ed Harcort)與一群Nashville請來的弦樂團一起共事。他很快的就領悟到:再唱些和自己無關痛癢的或別人寫的歌已經沒有意義了,「我必須想些和我自己貼近的歌曲好讓我的聲音發揮。」

於是他將生命經驗灌注到創作之中。“Undiscovered”的靈感來自他3歲就認識的一個朋友,「他現在已經被海洛因拖垮了,完全迷失自我,不知道自己有什麼事可做,也不知道想要做什麼。看著他我就想到,世界上還有好多人可能在某方面其實非常厲害,但他們只是少了點機會,沒辦法真正踏進他們專長的領域。」

“The Pieces Don’t Fit Anymore”(讓好萊塢電影製作人驚為天人的歌曲)事關於他穩定交往的女友Gill。它是一首分手的歌,起初進行的並不順利:「當時我很消沉,而她是我唯一交過的女朋友,一下子事情變動太快讓我真的很難接受。但現在她都明白那只是我寫歌當下的情緒,不是我的常態。」

“One Last Chance”是源於一個曾在James家中寄住的小夥子。「他的媽媽對他非常不好,她是個毒販,在他8歲、9歲的時候就叫他出去幫她拿貨,但他真的是個很好的年輕人,會在青年中心幫忙,教比他小的小孩滑板。結果他也開始製毒,變成一個完全不同的人,變的很自私。我想到他這樣糟蹋自己,或許還有最後一次機會重拾生活。」

專輯裡還有這首極度動人的“Wonderful World”取用爵士巨擘Louis Armstrong的經典主題,但卻捨棄它無可救藥的樂觀。「我想說的是,這個世界或許很完美,但現在我卻感覺不到。這首歌是關於被所有人排拒在心門之外。靈感來自於我在公車上看到的一個聾子,是個亞洲人。他醉到不省人事,對著每個人傻笑,還豎著大拇指;你知道他不會造成什麼傷害。接著他伸出手抱住一個女生,不是要吃豆腐,而是表現友善,但那女生轉身對他說,『抱歉,但你他媽的在幹什麼,拿開你的手,瘋子!』」

「我想或許是因為我的父母把生活搞的一團糟,我父親又是個酒鬼,我會試著去看人好的一面。」

專輯中有首給他母親的歌,“This Boy”,「我的母親不是個熱情的人,大部分的時候她都不怎麼快樂,小時候你會覺得這很正常。直到我長大了我才會想,這好像有點不對勁。我變得憤世嫉俗,但我發現這並不能解決任何事情。所以我寫下這首歌告訴她我的感覺—你把我搞得一團亂,但我不會因此而埋怨你,我還是會陪著你。」

James Morrison式的靈魂歌聲並不是模仿美國黑人音樂經典,而是一股不加修飾的誠懇與熱情,還有那份由衷地讓情感隨著歌曲流洩的真切,就像他說的:「如果你這裡沒有感覺(他摸著自己的心),那就別聽我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爾希 的頭像
    艾爾希

    人間革命

    艾爾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