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百多年前,一位出身美國新英格蘭鄉下的律師保羅哈理斯(Paul Harris),來到當時正大步邁向工業化的城市芝加哥。生活在這個喧囂的大都會,步調很快,但是卻很寂寞。保羅來到芝加哥後不久,經常感嘆:「到處都是人,但是卻找不到朋友。」



為了克服這種疏離感,保羅靈機一動:既然大家每天中午都要吃飯,何不邀集這棟辦公大樓內不同行業的朋友,固定每個禮拜找一天中午一起吃飯聊天?沒想 到大家的反應很好,於是保羅聯絡礦冶工程師羅爾(Gustavus E. Loehr)、煤礦商席勒(Silvester Schiele)以及成衣商蕭瑞(Hiram Shorey)等三位朋友,一起討論這個在他心中醞釀已久的想法,保羅想知道他們對藉由定期聚會的方式來聯絡友誼,並且擴大事業的看法。



這三位朋友都認為這個構想很好,於是他們決定自一九O五年二月二十三日起,繼續這個在北迪爾本街一二七號聯合大廈七一一室的古斯塔甫辦公室開始的午 餐聚會。後來,他們決定「輪流」在每個人的辦公室聚會,並為這個初生的社團取了一個很貼切的名字──「扶輪」(Rotary),而社員就稱為「扶輪社員」。



過了一段時間後,他們覺得只是這樣的固定聚會還不夠,如果扶輪社能夠做一些對社區有益的公共服務,那麼對社會是不是會更有貢獻?或許可以從幫忙維護 社區公園或兒童遊戲場開始,讓他們的環境變得更乾淨、設備變得更完善。還有贊助學校圖書館添購新的百科全書、籌辦老人輪椅大餐計畫、及為消防隊募款更新救 護車。



就這樣,這個從美國社區服務開始的公益社團,逐漸成長並擴展到其他國家。一百年後,全球一百六十九個國家共有一百二十四萬多個社員。不管是在大城市或是小鄉鎮,都可以在路標上看到一個熟悉的徽章──鑲著藍色和金色的齒輪,一看到它,人們就知道當地有一個扶輪社。



人類學家米德曾經說過:「永遠不要懷疑一小群有思想、有使命感的公民可以改變世界。說實在的,改變世界的,永遠是一小群人。」儘管如此,哈理斯在一百年前創立扶輪社時,並沒有想到他將會改變這個世界。

── 本文摘自《找方法,別找藉口》一書(黃其光 著 / 商周出版)


延伸閱讀>>>扶輪社網站:http://www.rotary.or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艾爾希 的頭像
    艾爾希

    人間革命

    艾爾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